貨幣的定義–流動性與價值儲藏

作者:

分類:

貨幣主要的功能是作為一種交換媒介,在貨幣誕生之前,人們是用物物交換(以物易物)。

衡量貨幣價值最重要兩點在於它的流動性價值儲藏,因為貨幣本身的意義就是一種交換媒介,

而流動性的高低又取決於兩點,交易成本與訊息成本。假設我今天要以95折的價格買一個7-11禮品卡。因為大部分人都賣97折,所以我在網路上花了一個小時終於找到願意以95折賣7-11禮品卡的人,他說運費要60元。
訊息成本: 一個小時
交易成本: 運費60元
反之法定貨幣沒有任何交易成本也沒有任何訊息成本(因為法律規定在台灣的所有人必須接受以台幣付款。),所以流通性是最高的。

法定貨幣沒有穩定的價值儲藏能力(每天匯率的變動,還有戰爭、天災爆發等資源匱乏時便失去價值),但是具有極高的流動性。
反之商品貨幣有極高的價值儲藏能力(如:子彈、罐頭、水,能夠永久儲存且不論任何時候都不會失去其價值),但是需要高額的轉換成本(低流動性)。

所以實際上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貨幣,差別只在於流動性與價值儲藏能力的高低而以。

所以貨幣價值會受到這兩個因素的影響,例如: 今年(112年)文化部發行的1200成年禮金,其不論是流通性(只有政府指定通路才可使用)、價值儲藏性(使用期限至2024年6月30日)都比法定貨幣低,所以才會有人願意用5折的價格出售文化禮金。

台灣央行外匯存底 https://www.cbc.gov.tw/tw/mp-1.html

法定貨幣的價值是由法律產生,對於在台灣地區的人而言不得不接受台幣作為交易貨幣,但是對於外國人而言卻沒有這個強制力,那為甚麼外國人願意持有台幣呢? 這是因為對台幣有信心,這個信心來源就是台灣的外匯存底、黃金存底,也就是說大家可以隨時拿台幣去台灣的銀行換出美金、黃金等,所以外國人願意持有台幣。如果有一天台灣的外匯存底、黃金存底相對於台幣發行量的比例下降(如不斷印鈔),則外國人願意持有台幣的意願就會下降,也就造成台幣貶值。

對未來的展望:
我認為未來的主流會是央行數位貨幣(CSDC),就如同現在的法定貨幣一樣,利用法律賦予加密貨幣價值推出自己的台幣穩定幣,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交易成本能夠大幅下降,尤其是換匯還有國外匯款,而且這樣也不用把鑄幣權交給別人,還是能夠自己控制要銷毀還是增加貨幣流通量。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www.blocktempo.com/what-is-central-bank-digital-currency-cbdc/
貨幣銀行學 第14版 李榮謙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